close

  有一群孩子,雖然衣食無憂,但沒有家人在身邊照顧,成長中的情感需求難以得到滿足。你願意成為他們的親人,讓他們擁有溫暖的家庭嗎?現代快報記者昨天獲悉,南京市社會兒童福利院正在招募一批“愛心爸媽”,和福利院的孩子組成一個“家”,爸爸可以出去工作,媽媽在“家”照顧娃。
  昨天,現代快報記者走進了後宰門東村80號南京市社會兒童福利院,院子里有一幢獨立的三層小樓房。這裡就像一幢居民樓,現在住著5戶家庭。記者走進兩戶家庭,感受他們一家6口的幸福生活。
  見習記者 徐岑 現代快報記者 項鳳華
  臨時父母+4個孤兒的幸福生活
  ■爸爸:楊勇47歲■媽媽:徐曉潔46歲
  ■孩子:老大慧慧8歲、老二志峰5歲(聾啞兒)、老三君儒5歲(兔唇、心臟病)、老四以寧3歲(心臟病)
  “我不相信我的孩子做不到”
  昨天上午10點,媽媽徐曉潔已經在廚房忙開了。土豆牛肉、紅燒魚、炒蝦仁、青椒乾子、雞湯……“孩子們正是長身體的時候,餓得快。我先做好,他們放學回來吃溫度剛好。”客廳里隨處可見小板凳,鋪著碎花布的沙發上,散落著毛絨玩具。牆上一米以下的視線範圍內,掛滿了孩子們的照片,最中央是一張大大的全家福。濃濃的飯菜香飄出來,一股“家”的味道。
  “爸爸今天正好調休,小家伙們要開心死了。平時一個個都眼巴巴地等著周末,因為爸爸放假就可以帶他們出去玩兒了。”徐曉潔笑著說,爸爸平時下班回來,經常帶水果、零食回來。“一看爸爸拎好吃的,本來坐在沙發上的,全部往身上撲。‘爸爸你回來啦!’‘ 爸爸,你下班啦!’‘ 你辛苦啦!’叫得可熱情了。”她有點吃醋地表示,自己跟孩子才是最親的。
  大女兒慧慧8歲了,在院外上學前班。三個弟弟,都是在福利院里上幼兒園。“慧慧每天放學,一回來就跟我講學校里的趣事兒。”她樂呵呵地表示,小姑娘最近開始“臭美”了。“每天照鏡子就要照半個小時。又是梳頭,又是戴髮夾,還裝模作樣地搽香。我就跟她開玩笑,‘媽媽帶你去剪頭髮去’,她就開始撒嬌。”她表示,四個孩子一開始來,都很拘束。現在,一個比一個會撒嬌,還會主動提要求了。“媽媽,我想要那件衣服。”“媽媽,帶我出去玩。”徐曉潔學著孩子們發著嗲撒嬌的樣子,把自己逗笑了。
  “雖然我們是福利院聘來的‘爸爸媽媽’,但是照顧四個普通孩子都不輕鬆,更別說,我們家寶貝們都是這種情況的。”徐曉潔說,除了老大,其他三個,都是兜著尿布來的,單是訓練他們少使用尿布,就費了很大勁兒。“志峰和君儒5歲了,還不能自理,晚上幾乎睡不了覺,夜裡孩子們要上廁所,就要起來帶他們去。”她說:“如果給寶貝們穿尿不濕,我也可以一覺睡到天亮。但作為一個媽媽,從內心裡,我不相信我的孩子做不到。”
  ■爸爸:楊國義52歲■媽媽:陳蓉48歲
  ■孩子:老大萌萌9歲(聾啞兒、半癱)、老二天熠7歲(腦損傷)、老三碧凡6歲(先天愚型)、老四蛋蛋3歲(腦損傷)
  要給孩子們完整的大家庭
  客廳里,老大萌萌正拿著玩具玩得開心。看到有人進來,她眼珠子轉了幾轉,露出了甜甜的微笑。掃到媽媽的身影,她開心地“啊,啊”叫了起來。媽媽陳蓉指了指自己的腳,又指了指門口,小姑娘就歡快地跑去給媽媽拿來鞋。陳蓉豎起了大拇指:“萌萌,真棒。”
  “萌萌是聾啞兒,而且半癱。從3歲開始,跟著我們6年了。”媽媽自豪地表示,養到這麼大,特別有成就感。“我們母女倆之間,不需要語言,她懂我。每次出去,她都把我的膀子一勾,我就跟人家炫耀,這是我大女兒。”陳蓉自己有個兒子,已經成年,她一直想要個女兒。“現在我有兩個女兒了,還有老三碧凡。人家問我,你有幾個孩子,我都說5個。”逢年過節,朋友婚禮,她都帶著四個孩子走親訪友。“我不僅希望他們有爸爸媽媽,還希望他們有爺爺奶奶、舅舅舅媽,跟所有普通孩子一樣,給他們一個完整的大家庭。”
  看到地上掉了一塊橘子皮,陳蓉突然嚴肅起來,對著萌萌,指指地上,又指指垃圾筐,反覆了幾次。“不僅是萌萌,我對天熠、蛋蛋都是這樣要求的。其實萌萌左半邊身體都不聽使喚,但我要用正常人的要求訓練他們。養成好的生活習慣,才能過上正常人的生活。”為了訓練萌萌,爸爸還想出了抓瓶子的方法。“她一開始連空瓶子都舉不起來,抓起來就松掉,很抗拒。我只能一點點哄她,抓著她的手一起練。6年過去了,瓶子里的米都快裝滿了。”
  “媽媽,我回來了!我要玩電腦。”11點鐘,孩子們陸續回來。天熠一回來就忙著找平板電腦,玩起了游戲。看到姐姐抱著媽媽坐在沙發上,碧凡默默地坐到另一邊“爭寵”。小弟弟蛋蛋則捧著養了烏龜的盆,跟在哥哥後面。“阿姨好!”看到外人,孩子們爭先恐後地問起了好。媽媽露出了自豪的笑容。
  難題
  “愛心媽媽”正面臨流失
  南京市社會兒童福利院院長朱洪介紹,家才是孩子成長的地方,為了給孩子們一個家,福利院探索了多種養育模式,比如,符合收養條件的,對收養家庭評估後辦理收養手續。對於部分有輕微殘疾的孩子,放到社會上的愛心家庭寄養;殘疾程度大且不能離開福利院的,就進入“類家庭”撫養,即由一對愛心夫婦與孤殘兒組成的“模擬家庭”。
  前面兩個故事講的就是“類家庭”,雖然還是在福利院,但是有單獨的住房,每天和“爸爸媽媽”住在一起生活,招聘進來的臨時父母與養育兒童間不存在收養關係。兩年前,現代快報就曾報道過“臨時父母+4個孤兒=1個家”,南京有這樣一幢樓,住著7個“類家庭”的故事,媽媽的無私和偉大感動了很多人。
  然而,如今“愛心父母”正面臨流失,朱洪著急地說,院里原本有7戶家庭,現在只剩5戶了。“有兩對夫妻,都因為丈夫生病了,媽媽們騰不出精力再來照顧孩子們,不得不辭職了。”他感慨地說,其中一位愛心媽媽,2006年“類家庭”養育模式剛啟動時,就來了。“八年時間,每天如一日,沒有節假日,24小時照料孩子。她是我們這兒獃得最久的一位媽媽。她走的時候,真是捨不得自己照顧的這些孩子。但又實在是沒辦法,丈夫患病,她實在是分身乏術。”因為“媽媽”的離開,兩個“家庭”也散了,部分孩子被編到了其他家庭。
  對於目前這種狀態,福利院希望有愛心人士能參與進來。
  規劃
  明年搬遷後,“類家庭”將增至16戶
  現代快報記者獲悉,明年南京市社會兒童福利院將從後宰門整體搬遷到祖堂山新院,為讓孤殘兒童重獲家庭溫暖,將全面推行“類家庭”養育模式,7戶“類家庭”將增加到16戶。朱洪介紹說, “類家庭”養育模式是由福利院提供住所、養育經費。比如,每戶家庭面積90平方米,設置父母房、備餐室、起居室、兒童房、衛生間等,每戶養育4名兒童,將寄養64個殘疾兒童。
  “即日起,我們向社會招募‘愛心爸媽,”朱洪說,“招募進來後,住在我們提供的房子里,水電費、孩子們的服裝費、零食費、教育費由院里負責,每個孩子一個月有500元的伙食費。另外,媽媽每月有2400元的愛心工資。”不過,朱洪表示,這2400元的工資遠比不上媽媽們付出的心血。現在請一個住家保姆的工資都不止2000元,更何況是要帶4名殘疾孩子呢,而且還全年無休。所以只有有愛心,才能堅持下來。
  招募令
  媽媽們,如果你的年齡在50歲以下,具有初中以上文化,自家孩子的年齡能夠跟福利院的孩子們拉開距離,有一顆愛孩子的心,就快來報名吧。你們將住進大房子,“爸爸”可正常外出工作,“媽媽”照顧孩子還可領工資,最重要的是將收穫四個可愛的小天使。
  名詞解釋
  “類家庭”撫養模式:區別於家庭寄養,類家庭還是在兒童福利院內,開闢出一個類似於家庭條件、環境氛圍和父母的獨立居室,用來照顧兒童福利院孩子的飲食起居,接送“孩子”上學,帶“孩子”參加社會活動,讓“孩子”感受家的溫馨。  (原標題:南京兒童福利院招募“愛心爸媽”給孩子們一個完整的家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g22fgumx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